昨日,经过为期1年艰难筹拍的《零元招租》终于在成都杀青,预告片曝光,这是一部以直击空巢老人生存状态为题材的公益微电影,这部被网友称为”筹拍周期最长微电影”计划于12月28日”常回家看看”写入新《老年法》一周年期间同观众见面。
去年,一名75岁的空巢老人贴出零元招租广告,求黑发黄皮肤的单身女性合住。两个90后女孩搬进了这个小窝,老人教两个女孩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处事,两个女孩则教老人如何用手机上网。可是,住了5个月的两名女孩因故搬离了小窝,而老人也继续零元招租,想把自己的小窝,当成年轻人困难时期的过渡房。
其实就事论事,我对老人的做法并未觉得有不妥之处。从老人大方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,他只是想在自己突然发病时能有人在身边,而只求女孩合住,是因为她们爱干净,也单纯一些。而事实也证明了搬走的两单身女孩使小窝里充满了笑声、歌声,使原本寂静的小屋有了人气。
然而,想想老人的做法,对做子女的我们来说其中不乏酸楚之味,而从终究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的我们来说,当“老有所养,谁来养?靠自己、靠孩子、还是靠社会?”这个难题抛向我们时,是否也有过片刻的手足无措?
在经济迅速发展,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的今天,“劳我以少壮,息我以衰老”已经不再单单是政府应尽的责任,更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应尽的义务。我们该怎样妥善地赡养自己的父母,难道我们真的该为了忙于生活奔波而将父母安置在一旁,认为只要按时给予一笔生活费用让父母的生活有了物质保障,那就是父母想要的幸福地安享晚年?而这种情况还属于比较乐观的状态,甚至还有许多遇子女不孝的老人们连赡养费都没有,靠政府补贴过日子。这种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保障方式也逐渐趋于衰落,这对空巢老人们会造成很大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伤害。
目前,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%。而达到疾病程度,需要医学关注、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,比例占到10%-20%。而现在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、健身娱乐设施不足,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。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、子女关怀不够,极易引发精神疾病。有关心理学家也指出“老年空巢问题是个社会问题,主要还是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健全完善”,这包括物质层面的,比如年老体弱、无人赡养、就医困难;尤其是精神层面,孤独寂寞、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缺乏精神慰藉。
如此,明天的我们该如何养老?其实早在国外就有义工制度,定期看望老人,陪老人聊天,值得我们借鉴。政府也应建立健全发展智能化养老的扶持政策,加强老龄信息化建设;突出智能管理,空巢老人服务,以老年人健康、发展为中心,实现智能养老的人性化,全面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。(智能化养老是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。以互联网、物联网为依托,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、计算机网络技术、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,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。)
而作为儿女来说,除了给予老人物质上的支持,更应加强对老人的“精神赡养”,常回家看看。儿女们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,即使 “离巢”,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,以避免父母家庭“空巢”综合症的发生。如若是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,与父母房子的距离不要太远。如若是身在异地的子女,除了托人照顾父母,应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。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,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。
“都说养儿能防老,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”,但愿在我们该报恩父母时,别让这句心酸的歌词让老人们流泪;也别让我们对养老问题过度担忧,以致于害怕老去。
我朋友可感动了 紫晴前世今生因果谘询网 https://www.richdady.cn/wap/book/item-3.html